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这里讲『以约失之者,鲜矣』,鲜是少。雪公引孔安国注,这是西汉的大儒,孔子的后裔,他批注中说,「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约,这是讲简约。如果能简约就没有忧患,所以失之者少。如果是骄奢,骄奢淫逸就容易招致祸。雪公批注中说,「能俭约,其失自少。」就是我们过节俭的生活。约是什么?生活处事待人,都稍微从简一点,不要搞那么复杂。譬如说生活不要奢侈,事情愈少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人事关系愈简单愈好,认识人多是非多,何必认识这么多人,搞这么复杂?简约,过失自然就会少。《礼记·表记》当中,这一篇讲到,「子曰,俭近仁。虽有过,其不甚矣。」这个讲得就很明显了。这个约,其实也是跟俭一个意思,俭朴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工作,「近仁」。虽然达不到仁这个境界,但是近仁了,跟仁相近。没有达到仁这个境界,肯定会有过失,可是「虽有过,其不甚矣」,也不会有什么大过。就是这里讲的,「以约失之者,鲜矣」,你的过失就少。

  「不俭,则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令人麻烦,此皆不近仁,其失多矣。」这是雪公的批注,很好。如果生活不节俭,住很贵的房子,穿很多衣服,衣服你够穿,有两件换洗就够了。年纪不大,衣服特别多,鞋子特别多,这是奢侈!你看我到香港来,我就穿一双鞋子,天天穿同样的服装,不是很好吗?简约。现在人都有一个很奇怪的观念,好像天天穿同样的衣服,就怪怪的。这是什么?他觉我怪,我觉他也怪。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很喜欢每天一套,服装不一样,好像有穿一样的服装就失礼人了,笑死人了。今年的服装刚刚出炉就得要抢购,要穿新潮服装,去年的服装还很新的,就觉得穿出去就笑死人了。我们师父常讲,笑死是他死,又不是你死。死了是他死,你跟他犯不上为了他而活。所以人总得智慧一点,生活奢侈本身是很累的,你这么大的房子你得去打扫,这么多的衣服你也得去整理,是不是?所以节俭的生活,自己又轻松,又少过失,何乐而不为?干嘛要这么愚痴。

  言语繁琐也是,讲话古人常常讲,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讷于言就是说话要谨、要少,甚至讲话好像笨拙一点更好,少讲话,结巴点别人不会说你错。你讲话多了,说多错多,过失就多。好讲话的人,常常走漏消息,这种人就没有信用,人家也不敢跟他讲话,怕他回头把我们这个私事都泄露出去,你就得不到人家的信任。那种讲话很少的,少言寡语的人,才会得到人的信任。所以《弟子规》上讲「话说多,不如少」,就是这个道理。办事也是,一切愈简单愈好,尽量不麻烦人。能够自己做尽量自己做,少麻烦人,少欠债!这都是什么?处世之道。如果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麻烦,皆不近仁,这跟仁就远离了。「其失多矣」,过失就会很多。

  下面雪公又引「程氏集释」,这是程树德先生《论语集释》,这是近代的学者,他也是批注《论语》批注得非常丰富,旁征博引,引汪烜的《四书诠义》讲,「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他这个「约」是另外一个意思,刚才讲的约是俭约,这里的约,他把它做为束字来解释,就是约束,这个意思也很好。内约束其心,外约束其身,就是修自己的心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当然要有一定的标准,标准是什么好?假如大家还没找到标准,那我就推荐你用《弟子规》,用《太上感应篇》,用《十善业道经》,用这个三个根来约束自己的身心。你能够约束身心,当然「失之者,鲜矣」,你就很少犯过失,犯过失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约束自己。你自己约束得很好,你念念都能够观照,不仅是言语造作有错误,你立刻能观察出来、能够改过,连起心动念你都能够改过自新,都可以防范不善念头,那你哪会有过失?这是可参考的。

  蕅益大师就这个意思又引申一层,说了四个字,「观心为要」。观心为要就是讲约束其心,这是我写的,「约束其心,则鲜失」,就很少过失。凡人为什么会常常犯过失?因为自己的心念不能约束、不能观察,所以常常有那些不善的念头滋生起来。念头是行为的主宰,所以行为自然它就会有过失。「观心为要」,要是重要、关键。我们修学能不能成圣成贤,这是最关键的,观心为要。儒家非常注重观心。你看我们前面就看到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观心。每天都检查自己三个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自己忠信和依教奉行,为人要忠,为人谋要忠,与朋友交要信,忠信正是夫子的大道。忠是在心,信是在言,传是老师的传授,要实习、要实践、要落实,依教奉行。

  你看天天观自己,看看自己心是不在道上。每天观心一次,这已经算很了不起了。够不够?不够!观心要时时刻刻都在观,念头刚起,立刻警觉,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善和不善用什么标准?最具体的、最方便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念头是为人的还是为自己的。假如这个念头是为自己着想,那叫私。自私自利就不善,就是恶,就落到小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了自己自利上,立刻观照出来,把这个念头转换、放下;想别人,想别人是善,想别人的人是君子、是仁人。所以做君子、做仁人,每一个念头上都要去做,念念积累,日久功成,你就成了个君子,成了个圣贤。所以总在观心,能够观心才能够修心,才能够正心。《大学》里面讲的,「大学之道」是什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明明德于天下」,说到最根本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就叫修身,修行。

论语,里仁第四
阅读全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原文解释翻译

海阔国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海阔国学 mguoxue.hkzww.com

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