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根据《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俱失之也。」「俱失之也」,是讲奢和俭两方面都不好,「奢不如俭」,两方面虽不好,但是奢比起俭来讲就更不好,奢是奢侈,俭是节俭。『奢则不孙』,不孙就是不恭顺,谦逊的逊,奢侈的人往往就不谦逊,「孙」字它是通谦逊的逊字。『俭则固』,固就是鄙陋,固执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所以这是讲与其奢不如俭的意思。《集解》里面讲,「奢则僭上,俭则不及礼耳。」奢侈的人,他对上不恭敬,僭越礼法;俭的人,他只是不及礼,可能礼数有点缺失、鄙陋,固是当鄙陋来讲。所以这里讲奢侈而不恭顺,还不如节俭而鄙陋的好。讲究礼最好是中道,不能够过于奢,也不能够过于俭,这两者都不符合中道,所谓过犹不及。两个比起来,与其是奢侈而不谦逊,所谓傲气凌人,这样必会遭祸患,那还不如节俭而固陋,遭人讥评、讥嫌,这还好一些。所以孔子宁愿主张固陋好,当然最好是行中道,可是中道不容易行,非要偏一边,偏到节俭这边还好。

  蕅益大师批注中说,「此与对林放同意。」「林放问礼」这章,在《论语》里面讲的,「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这个意思是相同的。林放相传也是孔子的弟子,他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大哉问」。这是赞叹他问得好,这个大是赞叹他,先赞叹他问得好,然后再解答他。确实,问礼的根本,这是难能可贵。那孔子答复林放说,「礼,与其奢华,宁愿节俭」。奢和俭两者都不是礼的根本。可是两者相比起来,俭比较更近于礼之本,所以古德讲「俭以养德」。礼的根本是什么?道德,是仁。道、德、仁、义、礼,这样讲下来,所以礼的根本:道、德、仁、义。那能够节俭,比较能够更相近于道德仁义,通过节俭也能够悟本。

  「卓吾云」,蕅益大师用李卓吾先生的话说,「救世苦心」,世人已经不能行中庸之道久矣。讲中庸那是圣人的德行,一般人做不到,太高了。要帮助现代人,那讲高的没用处,讲低一点。低的是什么?世人现在奢侈,所谓骄、奢、淫、逸。我们现在社会比起孔子当时社会,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奢侈浪费多严重。夫子讲与其奢不如俭,这是救世苦心,这是善巧方便,对机说法,提倡节俭,俭以养德。有节俭的美德,人才能够坚守他的正道,才不至于变节,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从节俭当中要养成的,这是夫子救世苦心,对众生的病根来讲。假如说现在人世间全部都是非常节俭,那夫子就会倒过来说:与其节俭不如奢侈点好。教育,就像治病一样,他患什么病,你就给他用什么药,都不能偏激,过犹不及。

  像释迦牟尼佛当年成道的时候,之前他修苦行,一天只吃一根麦秆,饿得肚皮贴到了脊梁骨上,六年苦行。后来他意识到了,光是过分苦行无益,对我们的正道没有帮助,所以他最后明白,把苦行也舍弃了。对那些跟着他一起苦行的人,说你不要做无益苦行,这是对他们讲,因为他们节俭得过分了,一天吃一根麦秆,所以这时候佛肯定对他讲要中道。他不能理解中道,与其俭不如奢,他会给他倒过来讲。那都是什么?治他的病。病好了,把这个也放下。病好了,不能总吃药,总吃药又吃出病。所以要中道是最高,不能中道,那就对症下药。那现在人绝对不可能,你还得讲与其俭不如奢,因为他现在一天吃一根麦秆的,恐怕找不到了,天天大鱼大肉的人却有之,不少,你去跟他讲与其奢宁俭,这就对了,所以我们提倡节俭,这是救世苦心。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hkzww.com]

  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论语,述而第七
阅读全文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原文解释翻译

海阔国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海阔国学 mguoxue.hkzww.com

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