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子张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问政』,问为政之道,大概子张他也是做官的。孔子就回答他,『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个「倦」就是懈怠、疲倦,做着做着就开始懈怠,这是人之常情,往往有之。能够无倦,这是一种诚敬心。这个「居」,到底是居什么?古注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居家,有的说是居官,有的说是居心。这三种讲法都能讲得通,因为他没讲居在哪。居官就是做官,做官要知道你是享受着俸禄,俸禄是人民纳税的收入,你吃人民的,所以你为人民服务,那是不能够懈怠,这是所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居之无倦」。如果把这个居字当作居家来讲,也讲得通,居家以孝友治家,孝友就是孝悌,孝悌持家,那也不能够倦怠,对于父母,我们的服侍要尽心尽力。

  你看看,前些日子王希海大孝子,来到这里给我们讲课,让每个人感动得流泪,这是大连的孝子。他父亲二十六年植物人,不能动弹,完全没有知觉,躺在床上二十六年,王希海服侍他二十六年,没有离开过。每天给他做饭、喂食,他只能吃那些流质食品。每半个小时给他翻身一次,为什么?怕他保持一个姿势睡太久了,这身体就会血液不循环,容易长褥疮。每两个小时给他按摩一次。所以他出去买点东西,买一瓶牛奶什么的,都跑步出去,商店也比较远,一来回得跑二、三公里,半小时之内得回到家给父亲翻身。一天到晚每两小时给他按摩一次,二十四小时都是这样,所以他只能是什么?坐在父亲旁边睡觉,不能躺着睡,只能坐着睡。为什么?因为躺着睡睡久了,这就过时了。所以他睡的时候,他都是拿手抱着他的父亲的脚,如果父亲万一有什么动静,他马上就知道,就能醒。

  父亲有时候感冒了,有痰,痰吐不出来,很辛苦,而且很危险。王希海就拿个吸管,这一头放到他父亲嘴里,那头把它吸出来,然后吐出去,这个动作重复了二十多年。天天给他换衣服,换这些被褥,一天换一次。为什么?一定让这个皮肤干爽。因为一天不换,他怕这个汗渍就会对皮肤有伤害,天天洗衣服。所以他放弃了自己出国工作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他没有结婚,不谈恋爱,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父亲,没有工作,靠着救济金生活,居之无倦,做到了极处!

  居心也是,无论自己修身,还是治家、还是治国,心要摆在什么地方?摆在公正,天下为公,不能有自私自利,而且全心全意为人,没有倦怠。所谓修身无倦色,无有疲厌,这是居之无倦的意思。「行之以忠」,这个忠是忠心。你看,忠字是上面一个中字,下面一个心字,心一定要中正,这就叫忠。怎么样才能中正?无偏私,这就是中。心能够没有偏私了,我们的行为当然也就不会偏私。所以居家、居官办事,自然就能够大公无私,这是为政之道,这是孔子答复子张。孔子,你看对每一个人的答复有不一样的地方,前面我们看到齐景公问政,以及他自己说到听讼的时候,其实也是讲为政之道,这里子张又问政,孔子讲的内容有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知道,因为教学对象不一样,不同的人他不同的根性,也就是有不同的毛病习气,所以孔子对他们的教学也就内容不同。都是什么?对症下药。

  《朱子集注》里面讲到,「程子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程子,这是程颐,他说子张仁少了点,仁爱这个心少一些,对别人诚心不足,无诚心爱民,这是他的毛病。既然他没有这样的一个诚心去为别人,那他自然就会容易倦怠,替别人服务,做着做着他就懈怠了,不想做了,或者厌烦了。原因是什么?诚心少,仁爱心少,换句话说,还有私心,不能大公无私,不能舍己为人。心不够真,所以他容易变,不能尽心,所以夫子告之以此,这都是对他的毛病而说的。

  那我们读《论语》,不能说这是讲子张的毛病,好像跟自己无关,或者说看到这条应该好像对某人很适合,张三应该来听听就好了,李四应该来听听就好了,总把这个套到别人头上,好像跟自己无关,这样学《论语》,那没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你自己不能够内化到自己身上,所以要反求诸己。朱子在教我们怎么读《论语》的时候他讲过,他说读《论语》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设身处地,好像现在就在孔子面前,孔子这个话正是对我的教导,我就直下承当。这个样的读《论语》,那才真正有效果,那真正帮助自己修身立德。所以,《论语》每一句话都要反求其身,自我反省,我们做事会不会厌倦?我们为人会不会有偏私?会不会心不诚、不尽心?我们自我反省。如果有,就得改,要学着尽心尽力,把自己私心放下,少考虑自己。先从少考虑自己做起,最后不考虑自己了,只考虑别人,这就是学君子、学圣贤。

  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讲,「不曰行无倦,居以忠,便见合外内之道」,蕅益大师把这里头的一个精髓的意思讲出来了。行无倦、居以忠,这里没说,而是说居无倦、行以忠,《论语》里面「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没有说行之无倦、居之以忠,这个里头有什么意思?行无倦,这容易理解,我们的行为,做事这就叫行为,不能倦怠,不能够疲倦,不要懈怠,这容易理解。居以忠,这个居是讲居心,居心要以中正为主,这就容易理解。但这样会把这个心和行两个分开了,大家细细体会一下,对吧?行是行,心是心,心行之间好像没有一个什么联系。所以孔子不这么说,不曰就是不这么说,他倒过来,他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本来是居心应该是忠,但是忠正是表现在外面是无倦,行是外面表现的,正是表现你的内心,所以说行之以忠。正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你内心是什么样的心,自然表现在外面是什么样的行为。

  「便见合外内之道」,就是内外是合的、是一致的,有其内必有其外,有其心必有其行。内外,内为主,外为相。主是什么?主忠信,内心要忠信存心,忠信存心也是孝悌存心,忠信就是孝悌的一个延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这个孝悌忠信偏于内,内之道,这是心中的。礼义廉耻偏于在外,这就是无倦,尽心,守礼守义,知廉知耻。这是内外,我们看到以内为主,就是说明儒家以修心为主,心正了,身也就修了。这《大学》里就讲得很清楚,这个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外面自然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外。内外一如,内外不二,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所以子张问政的时候,问政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治国平天下,怎么治国平天下?你把自己的心修好了,你的身修好了,就行了。居之无倦是讲居心无倦,行之以忠就是修身,你正心了、修身了,外面治国平天下都圆满了。为什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怎么做?你自己把自己的身心修好了,就行了。因为身心是本,你把根本修好了,那自自然然外面枝末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和末,物就是万物,万物都有一个本末。本是什么?本是自己的身心,你把身心这个根本修好了,外面的枝末,枝末是家国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就成就了,这是为政之道。你看,讲得多圆满!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论语,颜渊第十二
阅读全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原文解释翻译

海阔国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海阔国学 mguoxue.hkzww.com

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