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这章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这个「吾」就是孔老夫子说自己,「犹」就是尚且,「及」就是能够见到过。「史之阙文」这个史是讲掌理史书的官员,就是史官,他们整理和续写历史。这个阙文的阙字,同那个缺少的缺。这个阙文的意思就是史书上有一些有疑问的字。史官,真正负责任的史官,看到史书上有遗漏的字,或者是有问题的、有疑问的字,就把它空缺出来,等待将来有识之士他们来补上,这是讲优良的史官。『有马者,借人乘之』,这也是比喻,有马的人,这匹马还不那么驯良,自己没办法去调御牠,这个人就会借给那个善调御马的人来进行调服,所以「借人乘之」。自己没能力调服这个马,让别人来帮忙。孔老夫子说,我也见到这样的人。

  可是『今亡矣夫』,就是现在,「今」,孔老夫子说那个话已经是晚年了。他说他年轻的时候还见到「史之阙文」者,「有马者,借人乘之」这些情形,但是到晚年的时候孔老夫子说,「亡矣夫」,亡就是没有了,这个亡就同那个无字,所以念无,没有了。这是孔老夫子感叹,这个世风日下。你看孔老夫子一生早年跟晚年遇到的情形就不一样,到晚年的时候,史官就不负责任,不对历史负责任,遇到那些有疑问的字就进行篡改,甚至用自己的意思改写历史,妄加穿凿。有马的人不能调御,他也不肯虚心去请人来帮忙,这都是做比喻。所以这个是当时就有很多这样的一种无知妄作之徒。孔老夫子讲这些话讲得很委婉,他没有像我这样讲得直裸裸的来批评,他是讲说我早年还看过这么好的人,现在没有了,那实际上就是批评现在的人。我是把这个话讲白了给大家,大家好理解。从这里您看到孔老夫子讲话的艺术,真正的温和,但是这里头也蕴含着很犀利的批评的味道。

  根据李炳南老先生的《论语讲要》,他引用了皇疏,这是南北朝时代皇侃的《论语义疏》。这个话是这样讲,「当孔子末年时,史不识字」,就是史官不认识字,「辄擅而不阙」,擅是擅改,涂改历史了,不阙文。过去优良的史官,这个字有疑问他空缺出来,这是对历史负责任,对经典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古圣先贤的经典,不能够去涂改它,即是有些字,你可能怀疑这字可能是错了,好像前后不太通,这个估计可能是前人在抄的时候抄错了,这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你不能改它,你只能在旁边用小字注明一下,这个字可能是什么字,这是对经典恭敬。不能够改经典原文。如果说我看不懂这个字,怀疑可能是另外一个字,我就去改了,那就麻烦了。这经典从古到今这么多人看,你看不懂你改一个字,我看不懂我又改一个字,改到最后面目全非了,就完全不是原来古圣先贤的意思,所以这个都是对历史、对经书负责任的做法,不能够擅改。

  「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这孔老夫子讲他晚年的时候,有人有马不能调服,可是这个马的主人又不肯虚心去请教人。耻云其不能,他觉得自己说不能够调服马这很羞耻,他不能够不耻下问,不能够礼贤下士,自高自大。所以必自乘之,自己去乘那个马,以致倾覆,最后被马给摔下来,自己受重伤。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比喻当时很多这些有权有势的人胡来,不肯向圣贤人请教,妄自尊大,为所欲为,乃至于治理的国家一塌糊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孔老夫子,你看他这样的德行学问,竟然没有人用他,都是自以为是,所以导致春秋的乱象。

  汤恩比先生说过,那个时代,他是一九七0年代他说这个话,说现在的这种世界的局势跟中国春秋时期很相像。他老人家对历史很有研究,对中国的历史精通,他主张要用中国文化,中国的政治、哲学来统治世界,所以他说春秋时期跟现在差不多。那怎么才能够恢复安定和平?要向汉武帝那样,把儒家道统在全世界推行,不能够自以为是,要向圣贤老祖宗学习。而对于政治,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中国人最权威。为什么?它有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这是其它国家没办法比拟的。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它三个文明古国都已经衰败掉了,没有了,只剩下中国。中华文明还依然历久弥新,这肯定是有它的道理。中国几千年来还是维持大一统的局面,文化多元并存、共存共荣,多民族。过去也是等于是多国家,春秋时期一个国家就是一个诸侯国,诸侯统治的这么一个国家,就是各自为政的国家,你看它能够和谐统一起来。

  周朝,其实夏、商、周三代那都是诸侯国,就跟现在我们扩大一点来说,全世界每个国家不等于一个诸侯国一样吗?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全世界能够统一起来?统一不是用政权来统一,不是用武力,应该用文化、用德行、用教育。如果全世界真的能够这样统一起来,汤恩比先生说的,这个世界就没有战争。为什么?全世界就好像一个大的国家,那个领导人是天子,所有国家就像诸侯国,就没有战争,这是汤恩比的设想,要使世界没有战争,那就要用中国模式。所以他预言中国人将来能够统一全世界,他的这个看法是基于历史的观点,中国人有这样的历史经验。但是,不是中国人本身怎么样,而是因为中国文化,这都是圣贤的文化,不管谁用这种文化,谁就能领导全世界。所以咱们中国人得要打起精神,来认真学习我们的文化。当然谁能用圣贤文化统治世界,这世界就是大同世界,当然也好了。可是我们做为炎黄子孙,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可以当面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那最重要的就得要虚心向圣贤老祖宗学习,不能自以为是。现在在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上面,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对圣贤老祖宗没有恭敬心。总觉得他们的那个都是古老的一套,不适合现代了,觉得好像历史都是在进步,我们现代的人肯定是比古人要好,水平要高,要更有智慧,看不起古人,傲慢!所以这就是孔老夫子在这感叹,你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你自己不能够驾驭好这个国家,马就好比一个国家,不能驾驭好国家,又不能够虚心向圣贤人请教,还必自乘之,用自己的那种套路,自己的想法去经营、去治理,以致倾覆,最后就危机产生了,社会就大乱了。所以我们不可以重蹈当时人的覆辙,孔老夫子已经给我们这样的教诲了,我们要醒悟。夫子说「故云今亡也矣夫」,现在没有那种虚心受教的人,那这个话不是绝望,反而是希望。

  所以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讲了四个字,「不敢绝望」。孔老夫子不敢绝望,是寄望于现代的领导者、寄望于有识之士能够出来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贡献。怎么能够做贡献?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老祖宗已经说尽了,我们不需要再绞尽脑汁自己去想,只需要学习就行。真能够认真的学习,你就能够掌握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你现在怎么想,说老实话都想不过老祖宗,老祖宗是圣人,他们已经证得了自性的智慧,再加上有几千年的经验,你怎么能比得上他?我们现在都是没有智慧只有烦恼,所以怎么想想不过他,不如学也。所以你看就是本篇我们马上要讲到的第三十章,孔老夫子也是这样的感叹,「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老夫子自己就做个这样的实践,他终日不食,尝就是曾经有过这么一次,终日就是一天都没有吃饭;终夜不寝,一个晚上都不睡觉,在那里想,想什么?肯定是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以思无益,想不明白,想不出来,没有益处,想多了精神衰弱,真睡不着觉了。所以不如学也,回过头来谦虚的向古圣先贤学习,读圣贤书,道理全在里头了。

  所以我们老恩师现在提倡大家去学习《群书治要》,还有《国学治要》这两部书,这两部书专门是给想深入国学的人。其中《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找魏征、褚遂良这班大臣来编的,把唐朝以前的经、史、子这些圣贤典籍,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部分把它抄在一起,汇集在一起叫《群书治要》。这里头把如何治理天下这些道理都讲绝了,其中也搜集了《论语》,总共有六十五部书,六十五种经、史、子的典籍。《论语》里面的分量很多,还有《孝经》的分量也很多,《孝经》和《论语》两部就合成一卷,是第九卷。那古人讲这半部《论语》都能治天下,更何况《群书治要》这整部书?所以唐太宗当时贞观之治,得力于这本书。当时唐太宗是手不释卷,天天在学习。

  我们现在要治国平天下,这本书就够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要深入的学。首先我们文言文的钥匙得要拿到手,你才能读这个古书,这些古书都是文言文写的。那怎么样拿到文言文的钥匙?我们老恩师讲,只要你能够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看;你要是能熟读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不难,你就干!花上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专攻古文,你这钥匙就拿到了。拿到之后,你在这些圣贤典籍里头就游刃有余了,你可以学习上没有障碍。《国学治要》是《四库全书》关于国学如何治学的方面编辑的这些文章。这个是学国学这部书就够了,这是《四库全书》的精华,经、史、子、集四部分都有。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海阔国学 guoxue.hkzww.com]

  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阅读全文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原文解释翻译

海阔国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海阔国学 mguoxue.hkzww.com

山ICP备19002009号